乌克兰国防情报局突然捅出一个猛料:中国准备在今年把600名解放军送进俄罗斯的军事训练营! 消息直接点名俄方要传授给中国官兵的"独门绝技"——全是从俄乌战场血战提炼的"真功夫",比如怎么打爆西方坦克、怎么防无人机、怎么对付海马斯火箭炮这些要命武器。 更狠的是,乌克兰《基辅邮报》特意强调:训练主题就是"对抗北约装备",字字指向中国未来可能在台海遭遇的美式武装力量。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面对日本记者追问的反应,耐人寻味。他非常干脆地甩出七个字:"我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关键点来了,郭嘉昆既没有斩钉截铁说"没有这回事",也没怒斥乌克兰造谣,态度模棱两可。 外媒立刻嗅到反常信号,路透社马上评论:"这是北京极其罕见的表态",彭博社也指出"未明确否认的做法引人关注"。 这种外交辞令里的留白空间,比直接否定更让人浮想联翩。
更蹊跷的是,一直紧盯中俄互动、动不动就嚷嚷"中国可能军援俄罗斯"的美国和欧洲,这次集体哑火了。 白宫、五角大楼、欧盟总部面对铺天盖地的询问,没有一个官方跳出来指责中国,连批评都欠奉。这种默契的沉默,在乌克兰不断公开喊话"中方帮俄罗斯"的背景下,太不正常了。 有分析直接点破:美欧很清楚自家武器的数据在俄乌战场"裸奔",中方若真拿到实战干货,他们吵闹只会更露怯。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这一年来没少在公开场合给中方泼脏水。他曾公开指责中国搞"双重标准",宣称"武器零配件已通过中国流向俄罗斯",更把乌军战场失利怪到所谓"中国影子援助"头上。 对此,中方的反驳是一贯且硬气的,斥责这些言论是"没有证据的污蔑"和"西方政治操弄的工具"。 泽连斯基政府近期高调指控的频次在上升,时间点几乎都卡在乌军前线吃紧或欧美犹豫给不给武器的关口。
乌克兰对中方"帮俄"的指控,几乎都集中在非致命领域——技术支持、军民两用部件供应等。 但《基辅邮报》这次爆料性质截然不同,它涉及的是正规军事人员跨境训练合作,以及赤裸裸的作战经验转让。 这是质变。 军事专家点出要害:"如果报道属实,其危险程度远超提供防弹衣或头盔,意味着中俄已开启战术层面深度协同。 "
俄罗斯近期在吸纳外力上动作不断。最猛的实锤,来自俄罗斯国防部自己发布的消息:朝鲜宣布将向顿巴斯派遣6000名军事人员! 这些朝鲜官兵的主要任务是帮俄军重建被战火摧毁的库尔斯克村镇和前线设施。俄罗斯用真金白银换取人力的模式正在实施,给中国军人赴俄训练一说添了可信度。朝鲜派兵的实际运作给中俄可能模式提供了想象空间。
解放军为何对俄乌战场的"知识点"如饥似渴? 答案在武器清单上。俄罗斯官兵这两年在实打实地摸索怎么克制"星链"战场通信、怎么打"豹2"坦克、怎么规避"风暴影"导弹、怎么干扰GPS制导炸弹。 乌克兰媒体更是特别提到,这次训练的核心内容就是研究"摧毁海马斯、拦截无人机、对抗F-16战机"——这些恰恰是美国未来可能直接投送台海或在亚太部署的杀手锏武器系统。 通过俄罗斯这个"前线实验场",拿到西方武器的实战弱点和破解技巧,对中方极具价值。
若事件属实,俄军短期获益更大。欧美耗费天文数字研制的先进武器、苦练的作战教范、死磕出的制空战术,都可能在俄军手里"共享"出去。 乌克兰军方内部消息源近期向西方媒体透露,俄军调整反制海马斯火力的速度出乎意料地快,并开始能有效压制新到货的西方无人机系统。分析认为这存在外力帮助技术优化的痕迹,一旦注入持续性强援,战场僵局可能加速打破。
这一事件已经触动了美国智库圈。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专家指出,美军必须重新评估在亚太遭遇"俄式打法的概率"。 台防务部门内部简报评估中首次将"俄乌战场电子战及反装甲经验"列为潜在威胁。 日本防卫省则悄悄增加了对俄罗斯北方四岛驻军战术动态的侦察频率。 解放军通过第三方渠道吸收的作战经验转化速度,正被各方密切关注。